筆者曾兩年多每日為《深圳特區報》的股市技術“解盤”欄目寫稿,同時又每周為《中國信息報》做股市技術分析,多年通過長期跟蹤觀察分析發現,股票市場經常使用的均線系統指標、MACD、KD指標、RSL相對強弱指數,W%R指標、動向指標、PMI和OBV以及BIAS等指標,都有著不同的相應的適用技巧,可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,不是滯后就是給出的信號不滿意,使投資者無所適從。
但有一個動力指標(DMI),在經過多年觀察跟蹤分析,其反應較其他技術指標,更為敏感。它是技術分析大師威爾斯。威爾德認為最成功和最實用的一套技術分析工具。基本原理是買賣雙方力量的均衡點,和價格在雙方互動下波動循環的過程,+DI與-DI動向線分別表示漲和跌的動向變動值,當+DI上升時,則說明市場內的買盤力量在上升,反之亦然。當-DI下降,顯示市場空方賣盤力量在釋放,同樣反之亦然。假設股價持續上漲,與此同時,+DI上升動向線也不斷上行,-DI動向線也持續向下滑落,反之亦然。這實際是場內多空雙方買賣力量博弈的結果,馬上就能在該指標走勢上立刻被明顯地反映出來,能及時準確有效地指導投資者,給以明確的信號,而且是可以信賴的。
根據多年來反復多次跟蹤觀察驗證,在大盤或者個股走勢上,當動向指標的+DI上升至54以上,-DI下降至10以下時,是處于明顯的上升態勢之中,當+DI不斷上升至70以上時,和-DI下落至5以下時,顯示場內多方力量已經接近盡頭,盤中積累了大量短線獲利籌碼,空方力量隨時有釋放的可能。此時注意落袋為安,告訴投資者預示回調在即。反之,當-DI上升至60以上,+DI下降至8以下時,則預示大盤或個股,調整接近尾聲,可以考慮短線逐步吸納建倉。
版權及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與本網站立場無關,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
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,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
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kf@cofool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